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工作

【三下乡】红色薪火传乡土 科技匠心铸国魂——机器人工程学院“鉴湖微光”志愿者服务团开展探索精神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路径主题调研

时间:2025-07-10浏览:10

7月10日,机器人工程学院“鉴湖微光” 志愿者服务团涪陵区马武镇,开展以“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志愿者们紧扣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会发展”的宗旨,在耐心互动中倾听关于精神传承与教育实践的心声。

清晨的马武镇街头渐渐热闹起来,志愿者们分成小队,手持问卷主动走向赶集的居民。“大爷,耽误您几分钟,我们想了解下大家对科学家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看法。” 志愿者小看到一位坐下休息叔叔,轻声上前说明来意。叔叔抬起头,指着调查问卷说:“钱学森、邓稼先这些科学家,真是为国为民的榜样!就是现在年轻人知道这些故事的太少了。” 志愿者们立刻在问卷“了解渠道” 一栏勾选“媒体宣传”,并追问:“您觉得学校该怎么讲这些精神?” 在叔叔的讲述中,详细记录下“多讲老故事、多搞实地参观” 的建议。

调研中,多位年长的受访者坦言视力不佳或不识字,志愿者们当即放慢语速,逐题清晰朗读。爷爷,这道题问您觉得工匠精神是啥,就是说干手艺活时,是不是要精益求精、认真负责?” 志愿者小林蹲在摊旁,用方言解释着“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等词汇,还举例说:“就像您买的,总想种得最好,这就是工匠精神呀。爷爷听完笑着说:“原来是这样!俺们庄稼人也有这精神呢。” 半个多小时里,小林帮7位老人完成问卷,尽管口干舌燥,却始终耐心回应:“这些精神就藏在咱日常过日子里,能帮您说出来特别有意义。”

这次调研让我对三下乡“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当帮不识字的爷爷读完 “两弹一星” 精神的选项,他眼里闪着光说 “那时候的人真了不起”;当年轻人讨论 “如何让精神不褪色” 时,我突然明白,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让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这些宝贵财富,真正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自己铭记这些精神,更要当好 “传声筒”,把群众的期待转化为具体的建议。

此次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余份,覆盖不同年龄、职业的受访者。“鉴湖微光” 服务团将系统梳理问卷数据,分析三类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与需求,形成包含具体建议的调研报告,为涪陵区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让精神的力量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持续闪耀。

(图/文:胡海鹏;初审:胡海鹏;复审:陈婷婷;终审:黄智|编审:陈婷婷)


版权所有 机器人工程学院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