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
机器人工程学院2023年诚招海内外优秀人才
一、学校简介
办学历史悠久。长江师范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31年,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涪陵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基础条件优越。学校地处重庆市涪陵高新区,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占地1700余亩,系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馆藏载体文献1132万册(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亿元;现有21个二级教学院(部)、54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重庆市特色专业(群)13个、重庆市新型二级(示范性现代产业、智慧农业、鲁渝合作共建)学院7个、重庆市一流课程74门。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万余人,学历留学生200余人;已与11个国家和地区、32个国外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近200人、副高级职称近400人、博士学位教师近500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重庆市英才计划、重庆市巴渝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人才100余人。有双聘院士2名、“巴渝海外引智计划”高级专家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15人。建有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市海智工作站、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中国侨联、市科技局、市教委、市农委创新团队12个,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8个,市级研究生培养导师团队2个。
科研实力强劲。学校现有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26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科基金39项、国家社科基金61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进入全国150强,连续5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重庆前六名,2019年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破。科研经费连续5年突破1亿元,年师均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先后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级以上政府成果奖40余项。
社会声誉良好。学校师德纯正、学风浓厚,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由2017年全国445名跃升至2022年的306名,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由全国82名跃升至45名,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名列第226位。常年新生报到率超过96%,平均年终就业率超过97%;学生考研录取人数每年在600人以上,占毕业生人数的12%。按照“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向建成应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迈进!
二、学院简介
机器人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是我校顺应“全球智能化革命”、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等需要而组建的新工科二级学院。学院是重庆市立项建设新型二级学院,是重庆市高校与国内知名大学共建的6大新工科学院之一,是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共建机器人工程学院,是与华中数控联合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院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8大工科学院之一(源自1958年建校的涪陵工业学校,2001年合校升本),为社会输送了两万余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管理干部和职业教育教师。
办学60余年,学院始终坚持“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的质量意识,牢固“精机善器,匠心达人”的办学理念,树立“规矩规格,铸就卓越”的工匠精神,践行“人品优良、思维严谨、技术精湛”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走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道路,凸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拥有一支以教授为主导、博士为主体、硕士为基础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师6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占比45%,硕博占比80%;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8人;双师型教师20人,外聘企业专家20人。
学院紧密对接国家及重庆市机器人、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等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建有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电工理论新技术三个研究所,“机械工程”为重点建设学科。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重庆市特色专业)、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智能制造工程(2017年高校首次开设、重庆第3所高校开办的新工科专业)、工业设计4个本科专业,四个专业均为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班”。在校生近1000人。
学院现有“重庆现代交通技术研究中心”“重庆新材料技术与现代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重庆机电梦工场”众创空间和重庆市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机器人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近20000平米,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建有2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近3年学生在国家和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获奖400余项,学生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居同类高校前列。其中“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荣获国赛一等奖50余项;学生课题立项100余项,专利授权20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职业学校等单位就业,就业率达到98%以上,升学率超过20%。
近3年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30余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35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教研科研成果奖16项。
三、招聘岗位及人数
岗位名称 | 招聘名额 | 招聘条件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
学历(学位) | 要求专业 | 年龄 | |||
机器人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 7 | 博士研究生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 35周岁及以下 | 联系人:黄老师 电话:023-72790286 邮箱:605594733@qq.com |
四、引进条件及待遇
人才类别 | 业绩条件 | 引进待遇 | |
Ⅰ类人才 | 研究方向符合学校引才需求,攻读博士以来取得的学术成果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主持我校认定的A3级及以上项目1项。 (2)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含导师排名第一、博士排名第二)发表我校认定的A2级及以上论文1篇,或B级论文2篇,或C1级论文4篇;自然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博士第二)发表我校认定的B2级及以上论文5篇,其中A1级及以上论文2篇,或A1级1篇、A2级论文2篇。 (3)艺体类、外语类以第一作者(含导师排名第一、博士排名第二)发表我校认定的B级及以上论文1篇,或C1级论文3篇。 (4)经学校认定获得以上相当水平的其他学术成果。 | 安家费:80万元; 科研启动费:人文社科(含艺体类、外语类)20万元,自然科学25万元。
| |
Ⅱ类人才 | 研究方向符合学校引才需求,攻读博士以来取得的学术成果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含导师排名第一、博士排名第二)发表我校认定的B级及以上论文1篇,或C1级论文3篇;自然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博士第二)发表我校认定的B2级及以上论文4篇,其中A1级及以上论文1篇,或A2级论文2篇。 (2)艺体类、外语类以第一作者(含导师排名第一、博士排名第二)发表我校认定的C1级及以上论文2篇。 (3)经学校认定获得以上相当水平的其他学术成果。 | 安家费:60万元; 科研启动费:人文社科(含艺体类、外语类)15万元,自然科学20万元。
| |
Ⅲ类人才 | A类 | 研究方向符合学校引才需求,应聘到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岗位,具有博士学位,工作认真、严谨,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学术背景和冲击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潜力。 | 安家费:30万元; 科研启动费:人文社科(含艺体类、外语类)10万元,自然科学15万元。
|
B类 | 不符合Ⅰ类人才、Ⅱ类人才、Ⅲ类人才A类的条件要求,应聘到教学一线教师岗位。 |
安家费:20万元; 科研启动费:10万元。
| |
C类 | 应聘到管理、教辅等岗位;或不符合Ⅰ类人才、Ⅱ类人才、Ⅲ类人才A类、Ⅲ类人才B类的条件要求。 |
安家费:10万元; 科研启动费:10万元。
| |
有关说明: 1.安家费实行考核发放,引进人才与学校签订人才引进协议,在正式入职且人事档案寄达我校,经人事处审查个人档案合格后分两次发放。 2.科研启动费按照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在正式入职且人事档案寄达我校,经人事处审查个人档案合格后一次性下达。 3.引进博士必须达到《长江师范学院人才引进暂行办法》(长师院发〔2021〕79号)规定的基本条件。 4.引进博士待遇包含重庆市和涪陵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引育扶持激励等所有待遇。 5.学校协助解决引进博士子女入学和配偶、子女落户问题。 6.引进博士若不具有副高级职称资格,入职后三年内可聘用到副高级岗位,享受副高级职称的绩效工资。 7.用于完成服务期目标任务的业绩成果可同时按学校教学科研业绩成果奖励办法享受奖励待遇。 8.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等高端人才,以及特殊人才实行“一人一议”。 |
五、报名方式
应聘人员按照附件1准备相关材料,填写《长江师范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附件2)和《长江师范学院应聘人员个人信息表》(附件3)附件2需含照片,照片要求为近期免冠正面标准照电子照片,且附件2与附件3信息要一致。同时附上本科以来的学习工作经历、承担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奖励等简历材料和未来研究计划的电子稿,并将电子材料打包同时发送至学校人事处电子邮箱和应聘岗位所在学院联系人电子邮箱,邮件主题格式为“姓名+应聘岗位+专业+联系电话”。应聘人员应仔细对照招聘岗位要求,诚信、准确填写报考信息,并上传相关电子材料。
欢迎海内外英才来电垂询和来校考察。
学院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86-023-72790286、72790029
电子邮箱:605594733@qq.com
通讯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机器人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408100
版权所有 机器人工程学院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