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4-04-24浏览次数:10

机器人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长江师范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长师院办发〔202422)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国家和重庆市、学校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拓展学院各门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专业课程。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专业课,开发一批具有我院特点的系列特色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精准培育、逐步提高,分阶段有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人文关怀、创新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专业教育,逐步实现在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良性互动发展,形成具有“新工科”特色的机械类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三、建设任务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 专业基础课程

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2. 专业理论课程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要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3. 专业实践类课程与第二课堂

专业课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鼓励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要适应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实效评价。

(二)结合“五育并举”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各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从学科价值中挖掘独特的行业价值、历史内涵、文化诉求;从学科实践中分享每个教师独特的学习经验、人生体悟、事业感受;从发展历程中挖掘代表人物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追求卓越、不懈奋斗的光荣历程。在科学研究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辨明各学科研究方向、掌握科学思维;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应用型人才。

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培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专业课程。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之中。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通过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师德师风良好氛围。

2. 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教师传帮带、教学大纲和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四、工作安排(责任人:系主任)

(一)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各教学系2025年完成不少于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教案、授课过程、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开发在线课程,录制课程视频,推广课程改革经验,表彰奖励课程思政建设优秀课程。以系部(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开展“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研讨活动,就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强互动交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

(三)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建设2-4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开展2次以上示范观摩听课活动,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学院备案。

(四)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

学院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表彰。

(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特色鲜明的第二课堂中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四、组织保障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系部、实验室要高度重视,加强课程体系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

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系落实推进,具有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成立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以及相关工作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系部、实验室主任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江波

副组长:

浩川、冉建红

成 员:张军、郑显华、姚正华、张坚、姜魏梁

(二)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山东科技大学 | 学校首页 | 教务处 | 科研处 | 财务处 | 学生工作部 | 招生就业处
版权所有 机器人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