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菌香飘文观 巾帼绽芳华——“鉴湖微光”志愿者服务团探访马武镇食用菌巾帼农场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7-06浏览次数:10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了解特色农业如何创新发展,2025年7月6日,“鉴湖微光”志愿服务团走进涪陵区马武镇文观村的重庆驰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小敏农场”。这座由吴小红、吴小敏姐妹俩一手创办起来的农场,如今已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农业品牌。农场巧妙运用“菌稻轮作”的模式,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发展种植、休闲体验和线上销售,实实在在带动了周边50多户乡亲增收。如今,农场的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了4000亩,年销售额达到了千万元级别。

农场负责人吴小红热情地接待了志愿者们。她介绍说,自己以前是做餐饮的,妹妹吴小敏更不简单,15岁就去了新加坡,后来还在国外多地工作过。姐妹俩心系家乡,又看好羊肚菌等食用菌的前景,毅然决定放弃国外和城市的工作,回到文观村创业。吴小敏利用她的国际视野主抓技术和销售,吴小红则负责日常种植管理。两人同心协力,把最初小小的试验田,发展成了现在种植羊肚菌、松茸菌、竹荪菌等多个品种的生态基地。

在农场的一大片竹荪种植大棚里,吴小红兴致勃勃地向志愿者们介绍了她们的核心法宝——“菌稻轮作”。“这可是我们提高土地效益的关键!”她解释道,“每年11月,我们种下羊肚菌,到第二年3月就能采收。菌子一收完,4月份马上接着插秧种水稻,9月稻谷就成熟了。这样一块田,一年能收两茬,一点儿也不闲着。”

 她特别提到,“种完菌子留下的菌渣可是好东西,翻到地里就是上好的有机肥,能让土壤更肥,后面种水稻基本不用再施化肥。等稻子收了,留下的稻茬还能给下一季的菌床保温保湿。这样循环利用,土地越种越有劲!” 她自豪地算了一笔账:“这么轮作下来,一亩地的收入可比以前单种一季水稻高多了,能翻好几番呢!”

虽然志愿者们遗憾地错过了清晨竹荪破土而出的神奇景象,但在农场的包装车间里,他们看到了另一番忙碌而温暖的景象:几位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正手脚麻利地分拣着当天采摘下来的新鲜竹荪,熟练地进行打包装袋,然后送入冷库保存。

“这些活儿时间灵活,上手也快,特别适合我们村里在家闲不住的老人。” 吴小红说,“像采菌子、分拣、包装这些工作,我们都请的在家的老人,忙的时候我们这儿要请50多人呢。” 一位正在封装竹荪的张婆婆笑着插话:“以前种地,忙完一季就闲着,现在跟着农场干,一年到头都有活儿,收入比以前强多了!”

靠着“菌稻轮作”打下的好基础,小敏农场把产业越做越大鲜菌鲜米卖到了全国各地,农场还开放参观体验,让城里人来感受“春天采菌子、夏天插秧苗”的农事乐趣,一年能接待上千名游客和学生研学团。

临走时,吴小红特意摘了农场自产的西瓜和小西红柿送给志愿者们。这份带着泥土芬芳的礼物,让大家心里暖暖的。

青春助农:我们能做些什么?

“这次调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在农业中的力量,也看到了像吴大姐她们这样的新农人的实干精神。” 志愿者赵欣说,“我们希望能用所学的知识,为农场、为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让这片土地更有希望。”

(图/文:胡海鹏;初审:胡海鹏;复审:陈婷婷;终审:黄智|编审:陈婷婷)

山东科技大学 | 学校首页 | 教务处 | 科研处 | 财务处 | 学生工作部 | 招生就业处
版权所有 机器人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