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梨园产业促振兴 多元发展探新路——机器人工程学院“鉴湖微光”志愿者服务团调研石朝门村产业发展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10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探寻特色农业助力乡村发展的创新路径,2025 年 7 月9日“鉴湖微光” 志愿服务团走进涪陵区马武镇石朝门村,探访了当地声名远扬的冉刚梨园。这个因宏伟石门得名、海拔在 650 米至 900 米之间的典型坪上乡村,不仅是涪陵坪上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试验场,更凭借蓬勃发展的梨园产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七月的石朝门村,正是梨子大量上市的时节,冉刚梨园里一片繁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负责人冉刚早在 14 年前便在此扎根耕耘,作为马武镇最早投身水果种植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将最初流转的 200 余亩土地,悉心打造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

“一开始就是凭着一股闯劲,想在这片土地上闯出点名堂。” 冉刚笑着向志愿者们讲述创业历程,从最初单一的梨子种植,到如今涵盖多种水果的生态果园,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汗水与智慧。

走进梨园,沉甸甸的梨子挂满枝头,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冉刚热情地向志愿者们介绍:“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我们精心培育了多种南方早熟梨品种,其中翠冠梨、秋月梨的种植面积就有 150 亩。这些梨子不仅口感清甜、汁水丰富,而且成熟时间早,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

除了梨子,果园还种植了 50 亩蟠桃、仙女脆桃等特色水果,以及少量猕猴桃、李子等,形成了多元化的水果种植格局。“这样一来,从初夏到深秋,果园里都有新鲜水果可供采摘,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冉刚补充道。

为了拓宽销路,石朝门村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我们通过电商平台,把新鲜采摘的梨子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人能品尝到这份来自乡村的美味。” 冉刚介绍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让这些梨子根本不愁卖。

在包装车间,几位村民正忙着将刚采摘的梨子分拣、套袋、装箱,动作娴熟麻利。“这些梨子都是现摘现发,保证新鲜。网上订单多的时候,我们这儿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呢。” 一位村民笑着说。

在产业发展上,石朝门村以梨园等特色产业为引领,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做大做强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畜禽“五大特色产业基地”。

村里以花为媒,全力打造“坪上花溪” 旅游名片,推进实施鲜花小镇、花溪峡谷、百果园等项目,已发展花卉 1300 余亩。同时,探索改造闲置农房发展乡野民宿,打造集花卉观赏、水果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游客来了,不仅能摘水果,还能赏花、住民宿,体验乡村生活,这样产业链条就拉长了,收益也更多元。” 冉刚解释道。

石朝门村推行“农业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的发展模式,健全土地入股、托管经营、就近务工等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城市资本下乡发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村里很多人都在梨园务工,平时修剪枝叶、施肥、采摘,都能拿到工钱。还有些村民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年底能分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一位正在梨园劳作的村民开心地说。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这次来到石朝门村,看到这里的梨园发展得如此红火,还有村里多元的产业布局,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 志愿者刘梦圆感慨道,“这里的特色农业充满活力,新农人的奋斗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们,我们也希望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村里的发展出一份力,比如帮忙优化线上销售策略、设计更有特色的包装等,让石朝门村的水果名气更大、销路更宽。”

(图/文:杨粟;初审:胡海鹏;复审:陈婷婷;终审:黄智|编审:陈婷婷)


山东科技大学 | 学校首页 | 教务处 | 科研处 | 财务处 | 学生工作部 | 招生就业处
版权所有 机器人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