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寻味非遗榨菜 共绘振兴图景——机器人工程学院“鉴湖微光”志愿者服务团走进马武镇彭婆婆榨菜厂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7-06浏览次数:10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激励青年学生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实践,亲身体验乡镇产业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展现的振兴活力,7月6日,机器人工程学院“鉴湖微光”志愿者服务团前往马武镇彭婆婆榨菜厂,开展了一场独具特色的参观调研活动。

彭婆婆榨菜厂由传统风脱水榨菜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彭荣贵掌舵,是一座承载百年技艺的非遗工坊。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其产品畅销全国23个省份,有效带动周边15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其核心工艺——独创的“三腌三榨”古法及秘制辣椒粉配方,已双双入选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踏入榨菜厂,志愿者们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专业工作人员带领大家沉浸式体验传统非遗榨菜文化。空气中浓郁的酱香,是老一辈手艺人坚守传承的匠心味道。工作人员细致讲解榨菜从选材到腌制的每一步骤,新鲜青菜头历经多道工序,变成色泽鲜亮、口感爽脆的榨菜,每个细节都饱含学问。

步入现代化生产车间,志愿者们看到了传统工艺拥抱未来的方向。崭新的自动化设备已初步安装调试完毕,未来将高效承担从清洗、切割到包装等环节。同学们饶有兴趣地了解设备原理与运作流程,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将为传统工艺带来的巨大潜力——在坚守核心风味的同时,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标准化水平。

在专业指导下,志愿者们亲手体验了榨菜制作的部分环节。工作人员揭秘了彭婆婆古法辣椒粉的熬制工艺:精选本地优质辣椒,经柴火慢熬、自然晾晒、石臼研磨,最终制成色泽红亮、香气浓郁的秘制调料。志愿者们戴上手套,严格按照配比将辣椒粉与菜头丝充分拌匀,确保每根榨菜都均匀裹上醇厚的香辣风味。随后,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大家学习了自动化包装机的操作流程与真空密封原理。当一袋袋凝结着传统智慧与现代工艺雏形的榨菜呈现眼前时,志愿者们无不感叹二者融合的奇妙魅力。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不仅带回了亲手参与制作的榨菜,更收获了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刻体悟。他们认识到,传统美食的现代化之路,既离不开匠人对核心技艺的坚守,也需要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密封袋上熠熠生辉的“彭婆婆”商标,正是乡镇企业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砥砺前行的生动缩影。

玲同学分享道:“此行让我深深折服于传统工艺的精湛,也看到了科技赋能的强大力量。亲身参与制作,体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内心深受震撼。乡村产业振兴,正是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交融、匠人精神与科技创新并行的伟大实践。作为青年学子,我们理应投身其中,贡献智慧与力量,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光彩。”

此次参观调研活动意义非凡,“鉴湖微光”志愿者们不仅近距离感知了非遗技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更深刻理解了基层特色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基石作用。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贡献青春智慧。他们真切体会到,非遗技艺的薪火相传需要拥抱现代化生产方式,而乡村振兴的蓬勃答案,正蕴藏在一个个像彭婆婆榨菜厂这样扎根乡土、创新发展的基层产业实践之中。

(图/文:胡海鹏;初审:胡海鹏;复审:陈婷婷;终审:黄智|编审:陈婷婷)

山东科技大学 | 学校首页 | 教务处 | 科研处 | 财务处 | 学生工作部 | 招生就业处
版权所有 机器人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