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科技下乡 智能兴农——机器人工程学院“鉴湖微光”服务团开展智能农机使用情况及需求调研问卷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7-10浏览次数:10

7月10日,机器人工程学院“鉴湖微光”志愿者服务团深入涪陵区马武镇,开启了一场聚焦“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智能农机使用情况及需求”的调研之旅。他们穿梭于马武镇的大街小巷,积极收集第一手资料,为探寻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添砖加瓦,切实践行“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

清晨,马武镇集市热闹非凡,志愿者们分成多个小组,手持精心设计的问卷,主动与赶集的群众攀谈。“大叔,耽误您几分钟,我们想了解下您对农业科技设备的看法,您的建议对我们非常重要。”志愿者小李看到一位扛着锄头的老农,赶忙上前热情地说道。老农放下锄头,皱着眉头说:“现在种地是想省力点,可这些新设备看着复杂,咱也不知道咋用,也怕买了不实用。” 小李认真倾听,在问卷“职业”一栏勾选“农民”,并在“需求建议”部分详细记录下“加强设备使用培训和实用性宣传”。

调研过程中,面对不少因不识字而面露难色的年长群众,志愿者们迅速化身贴心“翻译官”。“王奶奶,这道题是问您平时主要种什么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还是蔬菜呀,我来帮您选。”志愿者小张蹲在一位卖菜的老奶奶身旁,用亲切的方言逐句解读问卷。遇到专业术语,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里问设备的功能,就是说您希望机器能帮您做些啥,是耕地更轻松,还是播种更精准呢?” 王奶奶听后,眼睛一亮,说道:“要是有能自动浇水施肥的机器就好了,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咯。” 小张一边点头回应,一边认真记录。在半个多小时里,他帮助8位老人完成了问卷,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始终耐心细致。

“这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三下乡’活动‘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深刻内涵。当我帮不识字的大爷完成问卷后,他硬塞给我一根自家种的包谷,那一刻,我心里满是感动。”志愿者梁晶建感慨地说,“当村民们围着我们热烈讨论‘想要什么样的机器’时,我明白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正走进群众,倾听他们的真实需求,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机器人工程学院的学生,我们不能让知识只停留在书本和实验室里,更要让科技扎根农村土地。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指引我们让科技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青春的足迹,这就是‘鉴湖微光’存在的意义。”

此次调研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220余份,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群众。“鉴湖微光”服务团将对问卷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深入洞察基层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和期待,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一线参考依据,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下乡”精神,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图/文:胡海鹏;初审:胡海鹏;复审:陈婷婷;终审:黄智|编审:陈婷婷)



山东科技大学 | 学校首页 | 教务处 | 科研处 | 财务处 | 学生工作部 | 招生就业处
版权所有 机器人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